東華通識教育中心性別平等活動:《幸福定格》影片放映與講評

  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性別平等活動5月19日於東湖樂閣展開,讓同學欣賞有關婚姻與性別議題的紀錄片《幸福定格》,並邀請張志宏諮商心理師在現場與同學們分析、討論與分享從紀錄片中看到的議題與看後感想。《幸福定格》如同一面鏡子,如實反照伴侶關係中不可避免的各種摩擦與衝突,但張心理師認為,這部紀錄片的重點不是在恐嚇還沒步入婚姻的年輕戀人,而旨在傳達要營造一個幸福、長久的伴侶關係與家庭,雙方要學會互相理解、同理、懂得管理情緒及找到適當的方式表達情緒,這樣才有可能長相廝守、百年偕老。

  由《築巢人》、《茱麗葉》導演沈可尚執導的紀錄片《幸福定格》製作過程歷時7年,訪問記錄8對夫婦的日常對話,終於在2018年問世。這些受訪者在沈導演的鏡頭前,絮絮說起在日復一日柴米油鹽的磨耗下,可能不曾想起或刻意忽略的話題:生活習慣的差異、與雙方家人的相處、性與生小孩的掙扎、曾經的激情是否仍存在等,一段段看似瑣屑凡常但又暗潮洶湧的夫婦對話背後,探討的其實是婚姻的本質。有未婚的觀眾看完《幸福定格》以後,形容這是一部「看了讓人不敢結婚的婚姻恐怖片」,不過沈可尚導演笑說,他的本意不是要嚇大家,基本上,他還是相信「婚姻是愛情的延伸」。而且他認為「愛情」是不足以詮釋夫婦情感的,婚姻中的愛,是「比愛情更深刻、比親情更好玩」的情感。

  紀錄片播放完畢,接續片中所曝露的愛情、親情酸甜苦辣的真實滋味,張心理師與在現場的同學一同討論這部片帶給我們的啟示。張心理師取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碩士學位,另外還進修電影製作藝術,目前擔任諮商心理師、大學兼任講師與電影工作者,不論是心理諮商或是電影創作,張心理師都是以投入社會與關懷人們的方式來對待,期盼此生能在輔導諮商與電影創作之間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位置。張心理師曾帶領社區家暴團體,旨在幫助家暴者以非暴力的方式表達其情緒與想法,引導的過程讓張心理師深刻的體會到婚姻當中其實有許多不為人所知或根本說不出口的衝突、哀怨、悲苦,但這些只是婚姻很多面向中的一個面向而已,且是完全有辦法避免的。

  張心理師請同學們分享《幸福定格》讓他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細節。同學們踴躍回應,有同學提到這部片中先生常常跟太太說「你承認不承認……」讓她想起家裡的情況,也很常被逼迫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幾乎沒有互相傾聽與理解的空間。有同學認為,他看到婚姻與戀愛似乎是兩回事,談戀愛時我們幾乎都沒有想像過結婚後會出現這麼多問題,甚至有同學直言他看了之後只覺得「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張心理師接著分享:「同學們的觀察與感受都沒有錯,愛情的發展歷程,從愛情走到婚姻,並能夠維持下去,是很不容易的,如果從後現代愛情三元素論來說,婚姻就如同一個故事,其中的三元素是刺激、價值觀與角色。我們有很多理由喜歡上一個人,也有很多原因導致我們之間的衝突,尤其事實上,伴侶間的關注點都不盡相同,是紛爭的主要原因。」張心理師也提到,心理學家John Gottman把我們吵架的方式分為四種,包括:批評、蔑視、防禦與冷戰這四種吵架方式稱為「災難四騎士」,有這四種衝突就很難維持婚姻關係。

  面對無可避免的衝突,伴侶可以做些什麼?張心理師帶來的答案是:我們每個人要好好培養自我覺察能力,這是預防衝突的關鍵。第一步,要先學會「情緒管理」,有一個工具可幫助我們覺察情緒,即「情緒粒度」,可以依照我們個人對情緒的感受,在 X、Y 軸的維度上劃下並記錄,協助我們觀察自己對當下情緒的感受,當你對情緒的感受越敏銳,也就越可以幫助你判斷情緒的來源,替自己找出較好的解決方式,也就不容易卡在情緒裡動彈不得。另外,應多利用「我訊息」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第一感受,避免互相指責;有情緒是很正常的,但要找到恰當的、不傷害自己與對方的方式發洩情緒,當衝突發生時,雙方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再找合適的時機一起討論問題的癥結,傾聽彼此的心聲,真誠面對自己與另一半。

  最後,張心理師舉自己大兒子為例子,表示:「有很多時候我們會擔心對方做某些事情的結果會很可怕,因此會試著阻止或改變他,但其實,我們應該給予彼此做真實的自己的機會,這背後是一種互相支持、尊重、傾聽、同理與分擔。」講座至此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