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home
  • 通識教育中心Fcebook
  • 聯絡我們
  • NDHU

縱谷學系列講座~「相似的建築,相異的世界」

ImgDesc

#浮現過去的問題
1980年代亞洲地區建築實踐的歷程快速發展,城市化一詞作為現代化引擎並增加大眾消費而有利於經濟發展,商業辦公樓和住宅商品房大量湧現,雖然替都市居民創造便捷的生活品質,但集體文化思維卻受到資本主義操縱,建築實踐更成為市場化的商品開發。全球市場的影響和大波湧入的現代化建築語彙促使亞洲多數大城市走向均質化──上海是東京是首爾是香港是臺北;也可以是曼谷是雅加達是吉隆玻是仰光是胡志明市。

審視這些城市的內部原因在於過去十多年,西方建築學理論茁壯並直接影響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許多現今知名的建築師如Rem Koolhaas、Thom Mayne、Daniel Libeskind、Steven Holl、Zaha Hadid等提出不同與以往現代主義思考的建築創作觀,並結合新的設計媒介如電腦輔助建築設計與建築圖像學來進行研究。他們的建築實踐與學術理論承上啟下的與各個院校相互連接,進而影響新生代青年學子紛紛前往西方知名一流學府深造,埋下當西方文化輸出到世界各地時,建築也成為殖民政策的一部分。

因此,當現代性與工業化以快速傳播方式,近乎抹滅全球各地文化差異性,它帶給我們在表面上過著相似的生活、吃著相似的連鎖餐廳、依賴著相似的國際化品牌、購買相似的居家用品,文化一詞對於當代是否還存在著任何意義…
 
#面對未來的對策
直到今日,我們對東南亞到亞洲的城市居住空間想像還停留在Geoffrey Bawa、Kerry Hill、Robert Arthur Morton Stern所設計的住宅。但當我們走進這些城市中,發現滿街道的車輛喇叭聲、高樓林立產生的光污染;甚至在城市中心區邊緣,還能發現違章市集、未受管理的貧民窟、高架道路下棚戶、迂回環繞的死巷子…等。然而這種景象卻僅存在于亞洲地區,形成一種極具本土的建築型態。

這些當地居民使用隨地可見的廢材搭建,他們沒接受過任何建築專業教育,但卻比建築師更懂得如何利用環境──這些違建雨棚、大排檔、路邊攤棚戶、移動式推車…等構成獨特的人為風景,然而這些臨時建築群的存在真實揭露人們作為自然的一部分,如何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重新找到另一種“新”自然性。這些亞洲城市中具自主性發展的現象,讓自然與“人造自然”的關係產生類比的可能性,從而形成屬於“我們”亞洲到台灣的設計思維。


講師:洪人傑 建築師
時間:2022/10/6 (四)
講座 1800-20:00
地點:人社三館B106教室

報名網址:https://genedu.ndhu.edu.tw/p/423-1076-3271.php?Lang=zh-tw


講師簡介:
洪人傑(Jenchieh Hung)先生作為主持建築師與Kulthida Songkittipakdee在曼谷與上海創立HAS design and research,事務所通過"設計+研究"並行的方式,探討亞洲自身的建築語言;他們著重于自然與人造自然的類比,通過城市自身的衍生找尋另種自然性,並陸續出版建築宣言式書籍,包括2021年泰國Li-Zenn出版社的《THE Improvised即興建築》、《MANufAcTURE人造自然》、《Chameleon Architecture變色龍建築》。

其作品涵蓋展覽設計、裝置藝術、文化建築、宗教寺廟等,擅長將材料與地域的敏感性結合在空間氛圍中,揉合建築與文化的邊界,並創造具有精神性場所;代表項目包括佩提卡森藝術家工作室榮獲英國Wallpaper*雜誌2022年世界建築師名錄、林中空地獲英國Dezeen雜誌評為十大中國最美書店、泰國MoMA現代鋁博物館獲選泰國威望大獎,並受邀刊登於《泰國暹羅建築師協會期刊》封面特輯。

HAS(Hung And Songkittipakdee)也於學院擔任客座教授與設計評論,包括朱拉隆功大學建築學院、泰國國王科技大學建築設計學院、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他們也受邀擔任泰國當代建築策展人與評論家,致力亞洲地域建築與文化實踐,執行系列展覽、出版、論壇,獲泰國外交部表彰為泰國建築重要策劃人,同時多次于泰國創意與設計中心、曼谷當代藝術館、朱拉隆功大學建築學院圖書館、泰國暹羅建築師協會、阿頌•信藝術學院等學術機構受邀演講。

***可列入跨域自主學習時數2小時***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