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home
  • 通識教育中心Fcebook
  • 聯絡我們
  • NDHU

民主式社區經濟-社區需求與資源如何自我驅動(110.3.25)

主辦單位 通識教育中心
活動名稱 民主式社區經濟-社區需求與資源如何自我驅動?
活動日期 110 年 3 月 25 日(四) 活動時間 10-12 時
活動地點 原民院 A330 教室 參加人數 40
主  持  人 黃盈豪 助理教授 主  講  人 勞工陣線研究員 洪敬舒


一、活動內容 

時 間 內 容 備 註
10:00~10:10 引言 主持人:黃盈豪 老師 
10:10~11:40 講者分享 講 者:洪敬舒 研究員
11:40~12:00 結語&回饋時間 主持人:黃盈豪 老師


二、活動紀錄 
  在主持人簡單的開場後,講者接著開始分享今天的主題,「民主式社區經濟、社區需求與資源如何自我驅動?」。講者由資本主義的經濟剝奪來引導學生思辨,若想到社區問題會想到什麼畫面?我國目前的社區問題,在觀光部分缺乏特色、重複性過高,在短短 3 年內,多了 80 個彩繪村、數個天空步道及玻璃教堂等建設,卻因為缺乏實際上的需求與考量,有些甚至淪為蚊子館,這些建設總經費,都足夠拿來支持全國中小學生 17 年的營養午餐。 

  我國的社區發展並未著重於實質的需要,而是發展不必要的建設,社區應積極投入自己和自己的資源、社區潛能,唯有當地居民努力投入,才會發生重大的社區發展,積極開發自己資產的社區,才有外部提供援助的價值,而合作社的方式能緊密連結在地,創造分散式的多元經濟格局。講者提及 Gravity payments 的企業經營方式,由勞動(社區成員)控制的經濟民主企業,不易複製撤資、裁員、關閉,與社區建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這套觀點很值得好好借鏡,以及重新建構之後,再發展出適合自身的執行模式。 

  透過這次的講座,翻轉了學生們對社區需求的印象,以往總是先發現社區問題,再尋求解決方法,時常忽略社區本身的優勢。最後,期待未來學生如果進入社區服務時,能夠帶著不一樣的思維或議題跟社區對話或互動。 

 

 

瀏覽數: